每天和“电老虎”叫板,是张翼的工作日常。1986年12月出生的张翼,身高一米七五,皮肤黝黑,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显得沉稳而睿智。
虽然工龄只有13年,他与“电老虎”叫板的经验可不少。
经过50年运行,河南油田的电网运行质量提升空间已经逼近极限,加上自然环境持续好转,因鸟类筑巢引发的电网跳闸事故逐年递增,水电厂定下一个目标:采取“非常规”手段,使供电可靠率保证在99.95%以上,为原油生产保驾护航。
这个重任落到了张翼肩上。勇敢地接下“军令状”,张翼开始想对策:“想管好89条输配电线路、1897台配电变压器,必须逐一破解困扰电网安全运行的问题。”
经过近一个月的全面筛查,张翼有了思路:“一线一人,一季一策,各个击破。”
对井楼、古城、魏岗区域的重要油井线路,他每天安排专人巡视,及时清理电力线路上的树枝等杂物,消除安全隐患。在雨季来临之前,张翼则将清理油井线路安全防护区内树枝和提升低洼区域油井线路基础稳定性作为重点,做好加密巡视和重点巡视。夏收之后,张翼又把油井线路的拉线完好性作为工作重点,及时处理潜在隐患。
在张翼的科学调配下,供电运维站总能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将事故隐患处理殆尽。
电网线路上,总有一些“调皮”的鸟儿“安家”,这让张翼颇为头疼。
“对这些鸟,咱得来点高科技手段。既保护他们,也保护电网。”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后,张翼发现了鸟类的行动规律,想出了一招。
在鸟类活动频繁的张杆塔、柱上开关、断路器等设备上,驱鸟器、声光驱鸟装置等陆续登场。鸟儿看到这些“奇奇怪怪”的设备,自觉远离电网三尺。
今年前7个月,因“鸟害”引发的油井线路跳闸率同比下降35%。
对付鸟儿有高科技,把检修对生产的影响降至最低也是张翼的“绝活”。
今年3月,河南油田有10条油井线路需要检修。
张翼结合原油生产实际,利用柱上开关分段停电的便利性,开展线路分段检修,避免了全域停电,减少了对生产的影响。同时,他还把员工分成几个小组,展开以“少停一分钟电,多产一吨油”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提前3天完成了10条油井线路的检修工作,节省停电时间40个小时,创历年节省停电时间最多纪录。
张翼的这套“绝活”不仅维护了内部电网的安全,也为兄弟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4月22日,华北油气分公司红河油田电力专网需要检修,人手紧缺,要求水电厂帮忙。他们要求,28天内,完成“更换288组10千伏避雷器、990支变压器设备线夹、200多支跌落式熔断器熔管,检修293基铁塔、4500基水泥电杆、110组隔离刀闸、6台主变压器、50台真空开关、85套检验微机保护装置”的任务。
面对艰巨挑战,张翼主动请缨,挂帅出征。
红河油田电网分布在平凉市的崆峒区、泾川县等28个乡镇,多数线路分布在人迹罕至的荒山密林间,车辆根本无法到达杆塔旁,检修所需材料、工具全靠人拉肩扛。
5月4日,他们要检修红河油田电力专网10千伏红西线。张翼研究好检修线路后,将检修人员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20级左右的杆塔检修任务,在深山密林中拉开了检修大战。
检修地点位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黄土高原,张翼和大伙扛着几十斤重的工具翻山越岭,完成一个又一个杆塔检修工作。同时,他还要在深山密林间来回穿梭,监督每个线路的检修情况。脸上、胳膊上、腿上被划出很多道口子,但提前两天完成检修任务,和大家一起坐在空地上啃着面包、就着咸菜庆祝的时候,他黝黑的脸上却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常换芳 李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