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消息,中国石油网6月29日消息,“困扰工厂生产瓶颈的问题总算解决了,特别是科研人员能在生产现场技术指导,大检修后生产装置就能及时投用催化剂了,我们每多生产出一吨产品都是实实在在的效益!”6月23日,吉林石化化肥厂技术科负责人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吉林石化化肥厂丁辛醇装置20多年来,一直沿用吉林石化研究院辛烯醛加氢催化剂制取辛醇的工艺技术。当前国内市场对辛醇产品需求强劲,辛醇价格持续走高,工厂急于抓住这次机会高负荷生产。但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较正常情况差异较大。
吉林石化研究院立即组织科研人员深入现场了解情况,从测定两批催化剂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峰入手,紧锣密鼓开展工作。催化剂的低温还原峰为催化剂高分散活性组分的还原峰,且还原温度越低对应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分散度越高,催化剂活性也就越高。
科研骨干吕建辉对所内现有全自动化学吸附仪进行了改造,建立了氢气程序升温还原测定方法,并协同组员完成两批催化剂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前后两批催化剂均表现出双峰还原(低温峰和高温原峰),但经氢气程序升温谱图对比,明显看出在用的催化剂低温还原峰温度较高,较之前批次高出约14摄氏度。这就意味着催化剂活性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本着严谨、求实、准确的科研态度,他又查阅了大量的分散度测试方法资料,对两批催化剂分别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对比工厂催化剂生产实际,判定为催化剂制备时球磨过程出现了问题,导致在用催化剂活性组分分散度降低,还原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发生了变化。
查找出问题的原因,吉林石化研究院第一时间将分析结果反馈至工厂,工厂及时采纳了建议、更换了球磨。为了切实掌握第一手数据,吉林石化研究院催化剂领域专家始终坚守现场,根据工厂生产需求,对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性质进行了分析表征,数据显示,目前各项指标均已达到理想标准,装置将实现高负荷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