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8月24日消息,本报8月13日讯,当石油工程监督遇到AI,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我们建立的复杂故障案例库,成为目前江汉油田入驻中国石化长城AI大模型的两个应用模块之一。”8月6日,在江汉油田技术监督中心,钻井监督部主任于泮龙介绍。今年,他们把“数智化平台钻井优化体系建设”作为重点科研项目,通过“揭榜挂帅”公开竞聘方式选拔项目负责人,跨部门、跨专业组建攻关团队,依托长城AI大模型,搭建钻井优化数据库,为实钻参数优化提供科学指导,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钻井提速29%、钻井周期减少8.34%。
今年以来,江汉油田持续优化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大力开展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活动,打破排资论辈,改变过去上级安排、领导指派的科研攻关模式,牢固树立“以业绩论英雄、谁有能力谁上”的鲜明导向,深入推动科研成果供给侧与生产应用需求侧无缝衔接、深度融合。截至7月底,完成油气当量超总部计划1.35%。
一、干什么——以战略需求部署创新链
在江汉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采气工程所,与科研工作打了16年交道,去年通过选举成为油田科委会青年委员的孙志扬,感受到科研风向标悄然发生了变化。
“过去,一些科研项目与油田生产实际匹配度不高,价值判定标准也侧重于发表论文、获得知识产权等,结果造成部分科研成果论文专利与现场应用脱节。”孙志扬说道。
增强科技创新活力,迫切需要打通创新堵点、激活科研效能。江汉油田系统谋划科技管理体制机制转型升级,强化顶层设计,健全科委会组织架构,推动科委会改革和科委会自治,实现技术决策与管理决策的有效分离;成立油田发展战略委员会,系统重构“战略需求解码—技术差距分析—研发靶向攻关”全链条管理体系,以油气藏开发“商业成功”为出发点,优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情报中心”的动态需求征集模式,将战略目标逐级转化为可执行任务,推动科研成果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今年一季度,我们收集了战略层面的53项问题、41项需求,以及来自生产现场的702项问题、104项需求,最终这755项问题、145项需求转化为首批59个科研项目,再通过“揭榜挂帅”的形式,公平公正选出项目长和技术首席。”油田科技部高级主管陈立欣介绍。
二、怎么干——最大限度为科研人员授权赋能
虽然在自己熟悉的区域深耕多年,但通过“揭榜挂帅”成为江汉广华区块油藏经营管理项目的项目长,江汉采油厂广华采油管理区技术副经理李忠玲依然感受到不小压力。
“过去搞科研多是以个人为主,而现在的项目涉及多个专业,更侧重于团队协作,对项目长的组织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李忠玲表示。
“首批‘揭榜’的科研项目中,有5个项目由5家单位共同参与完成。按照新的运行机制,项目长拥有技术路线决定权、科研团队组建权及工作任务分配权、资源资金调配权和绩效奖励分配权。”油田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胡方明介绍,油田最大限度为项目长授权赋能,聚焦战略统筹、团队管理、技术攻关等核心能力,举办“揭榜挂帅”项目长培训班,55名项目长取得合格证书并持证上岗,为今后全面推进科研攻关项目化运作打牢人才根基。
与此同时,江汉油田牢固树立“保护科研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的理念,引导各单位持续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今年制定了9条为基层减负的措施,与此同时,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科研人员的事务性工作同比下降22%。这些举措让大家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科研攻关。
三、干得怎么样——价值引领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目前,我们已经明确了盐湖碳酸盐岩的沉积古环境,形成了储层定量表征技术,落实了有利区、裂缝扩展规律及可压性等工作。”作为碳酸盐岩效益增储项目的技术首席,江汉油田地质综合高级专家吴世强谈及最新科研进展时表示,目前项目进度已经超计划运行。
科研攻关跑出加速度,以技术人员主导的创新激励机制,为科研团队注入了更充沛的“体能”。江汉油田对“揭榜挂帅”项目实施里程碑考核管理,由相关领域权威专家担任项目质量督导专员,全程跟踪指导,及时纠偏;重构科研成果价值量化评价体系,按照前瞻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引进技术应用4种类型,对科研成果多维度考量,以项目效益为基础测算薪酬包,薪酬包的60%由项目长负责分配,努力营造“多劳多得、多创造价值多得”的创新激励氛围。
“过去基础类研究项目周期长、见效慢,部分科研人员参与热情不高。”陈立欣介绍,新的科研成果价值量化评价体系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弱板块”科研攻关,坐得住“冷板凳”。目前,江汉油田科研项目基础研究类占比已从去年的5%提升至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