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2022  中国石化  国际  石油科技  2023  中国石油    国内  陕西  中海油 

经济日报:深海油气勘探开发体系逐步完善

   日期:2025-11-02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黄晓芳    浏览:1006    评论:0    
核心提示:经济日报:深海油气勘探开发体系逐步完善

 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11月2日报道,中国海油近日宣布,我国首个国家级深水油气应急救援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将大幅缩短我国南部海域海上油气应急救援响应时间,标志着我国海上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这也是我国加快完善深海油气勘探开发体系的重要一步。

  深水是未来能源的重要接替区。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蕴藏在海洋中,其中40%来自深水。我国仅南海石油资源量约248亿吨,天然气约42万亿立方米,约一半蕴藏在深海海域。

  国家海上油气应急救援海南队大队长陈浩东介绍,国内海上钻完井作业不仅水深逐步提高,还要应对地层高温高压等极端情况,井控风险高、难度大。海南基地建成投用前,国内深水油气井控应急救援基本只能依靠外援。国外资源从最近的井控应急基地出发,综合考虑海运条件和天气因素,一般响应时间约为30天;而现在启用的国内应急力量在48小时内就能抵达我国南部海域相关海区。

  “十四五”时期以来,我国相继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流花油田二次开发项目等多个深水油气田,并在浅水区油气田自主开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今年6月,我国自主建设的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地层温压最高的深水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成为我国迄今产量最大的海上气田。

  围绕着深海气田开发,我国超深水海洋装备制造能力也不断提高。今年6月,中国海油发布深水油气生产装备品牌“擎海Techigh”,水下生产系统由采油树、多功能管汇、控制系统等系列设备组成,可在低温、高压、高腐蚀的严苛深海环境中搭建起多向通道,采集和输送海底油气,传输液压、电气信号和生产信息,是支撑深水油气资源高效开发的关键核心装备。

  海油工程特种设备分公司总经理金瑞健介绍,“深海一号”大气田开发项目所需的超深水中心管汇、跨接管、海管终端等110余台水下生产设备设施均实现自主建造,并建成全球首个千米级水下智能发球管汇,创造了世界智能发球管汇设计水深、管径、通球距离的新纪录,自主研发制造的首套海床泥面下油气生产系统成功实现示范应用。 

  此外,今年7月,24套2000米级国际超深水吸力锚在广东珠海交付离港。据介绍,吸力锚是海洋工程关键装备,它利用负压工作原理,像大型吸盘一样牢牢吸附在海泥中,实现海洋设施高效固定。目前装备安装海域最大水深超过2000米,是国内承建的应用水深最大的超深水吸力锚项目。

  2024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约为71.9%,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约为41%。提高我国能源安全和资源保障力度是当务之急。随着深海油气勘探开发体系建设不断突破,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开发驶入“快车道”。2024年,我国海洋能源供给持续增长,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7%、8.7%,海洋原油增量占全国原油增量的近八成,成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增长极。


 

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服务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服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企业邮箱  |  平台规则  |  常见问题  |  供应商入门  |  采购入门  |  在线交易合同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