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消息,“转岗咋了,咱干一行爱一行,干啥都要干出个样子来。”这是赵海涛一直装在心里的话。他在工作中憋着一股劲儿,几年时间就从转岗员工成为了上产骨干。赵海涛是大庆油田采油三厂第二油矿采油201工区单元长,今年54岁。12月24日,笔者见到了这个“兵头将尾”。
8年前,赵海涛从昆仑集团转岗到采油201工区,工作内容从室内变成了野外巡检。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服年龄不认输,项项工作干得有模有样,还当上了单元长。单元长是“兵头将尾”,想干好,不容易。尤其是采油201工区是数字化试点单位,比规模一般的采油队大一倍以上,任务之重可想而知。赵海涛告诉笔者:“要说忙,2018年和2019年这两年最忙。2018年整个工区穿孔597井次,我们班组占44.1%;2019年工区更换管线88条,我们班组占47.7%。干活儿就得有样儿,不仅要多干,还得干好。”
赵海涛是个急性子,平时干活儿都是一路小跑,“事不过夜”更是他的习惯。有一天快要下班了,他发现负责单元有26口井数据传输异常,赶紧换上刚脱下的工服,直奔井场。那天风雪特别大,他借着巡检车大灯的光亮,深一脚浅一脚,一口井一口井排查传感器工作状况。积雪灌进工靴,脚冻得像猫咬一般,直到晚上11点多,才把问题解决掉。
在工区,只要是赵海涛经手的活儿,领导百分百放心,因为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推敲和检验。就拿取样来说,看似小事,却会影响技术人员的分析和判断,甚至影响单井下一步方案的制定。赵海涛取样从不马虎,从样桶清洁到取样方法,都认真严谨。今年9月的一天,他从距离队部最远的丁1排油井取完样,在骑电瓶车回来的路上,突降瓢泼大雨。他怕雨水灌进样桶影响含水化验的准确性,赶紧脱下雨衣把样桶裹得严严实实。通井路泥泞不堪,电瓶车骑不了。当他推着车踏上井排路时,浑身早已湿透,鞋子也灌满了泥水。回到队部,他仔细检查样桶,一点儿水都没进。
赵海涛精细管理每一口井,精准录取每一个数据,精心干好每一项工作。生产任务重时,他连续工作一天都不休息。工区领导在员工大会上表扬他,他还不好意思了:“我做得远远不够,我这点儿付出真不算啥。”
8年转岗不怠岗,“兵头”赵海涛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