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消息,1月4日早上8时,万长明像往常一样,带领东部井控应急中心队员开始体能训练。不久前,他再获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称号,集团公司百队千人先进个人、中油油服“四化”建设先进个人。一项项荣誉的获得是对他在渤海钻探钻井技术服务公司工作14载付出的最高认可,更是对他参加井控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莫大鼓励。
穿上红工衣扎根一线
2002年,走进大庆石油学院,万长明就和钻井结下了不解之缘。毕业后,专业对口的他被分配到钻井队,穿上了红工衣,从零开启钻井生涯。
初到钻井队,万长明没有被艰苦的作业环境吓倒。为了尽快熟悉钻井工艺,他连续三个月没有休班,跟着钻井工一块干,起下钻、扶刹把、学习钻具结构……担任井队技术员期间,每当遇到关键工序和复杂井段,万长明白天盯在钻台,晚上和衣而睡,一有情况就直奔钻台。从钻井工到技术员,再到井队长,万长明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打出了很多高产井。
就这样,他一步一个脚印,有想法、善琢磨、敢行动,创新的《可调式手动点火固定装置》《多功能一体化磨鞋》等4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张海21-21L井开窗侧钻工艺技术的应用》《论钻井工程中直井防斜打快技术研究》等6篇学术论文在《石油钻采工艺》发表。
2019年,业绩突出的万长明成为了国内首部全直驱钻机70217队的队长。他全程参与设备配套调试改造以及“四化”井场建设,钻完的官页1-1-9H井创大港油田最深水平井纪录,得到了国资委、自然资源部等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井控预防“双管齐下”
2020年对于万长明是特殊的一年,他告别了14载钻井生涯,走上了新的岗位——东部井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从钻井队长对井控工作的事前预防到新岗位对井控的应急抢险,一切又是从零开始。
“在井队干队长,最担心的就是钻井过程发生溢流复杂,我们深知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现在我走上了井控应急抢险的岗位,那我就要发挥所长、尽我所能,承担起这份责任。”面对新环境、新身份、新业务,万长明想到的只有如何把这项工作干好。
成立之初,面对从未接触过的各类应急救援新设备,如何提高中心人员整体素质、掌握操作技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
对此,万长明“双管齐下”,一方面上网查阅资料,带领中心人员多次讨论,初步建立了《设备作业规程》《设备巡回检查表》《井控应急中心施工风险管控措施》等15项100余条制度的编制工作,为工作的开展明确标准。另一方面,经过沟通协调,邀请中国石油井控应急救援响应中心专业人员前来授课,从设备原理、现场操作、演练流程等方面进行讲解,并对授课内容进行录像,反复学习,员工们的技能水平突飞猛进。
同时,万长明分析现有工艺技术、设备的优缺点,结合东部地区滩涂、端岛、高寒气候以及“两浅”井的特点,逐步研发新技术、打造新设备,推动应急抢险水平的再提升。
锻炼应急“铁军”做坚强后盾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队员之间有了深厚的战友情谊,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最大限度发挥出应急抢险的水平。”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万长明对这支13人的应急救援“铁军”自信满满。
2020年9月,万长明带领中心全员在大港油田消防港北大队和钻井培训中心进行了封闭式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体能训练、拓展训练、安全风险管理基础知识、应急实训等。在此基础上,万长明还组织开展“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心肺复苏”“VR体验井喷着火”等项目的培训演练。
2020年10月,在中国石油井控应急救援响应中心为期50天的集中培训中,万长明带领12名队员一边学技能,促进交流;一边开展体能和队列训练,负重冲刺、仰卧起坐、翻滚轮胎,全方位提高队员们的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