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仪器  管材  石油专用  石油钻采      阀门  三一重工  油田   

吴春生:在平凡一线勇攀技术高峰

   日期:2021-03-18     浏览:93    
核心提示:吴春生:在平凡一线勇攀技术高峰

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消息,2月19日,在长庆采油十厂五蛟作业区庆三联合站,采油工艺研究所副所长吴春生一大早就来到采出水处理间,查看一体化处理装置运行压力、排量等运行参数,针对采出水一体化设备前端来水不稳定,水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实地勘察,与技术人员深入交流,现场提出了增设预处理装置,实现采出水多级处理,提升采出水处理效果。

 

  工作12年以来,吴春生扎根采油科研一线,开展精细分层注水技术攻关、聚合物微球驱集中注入等重点技术研究3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92%,撰写技术论文10余篇,获得科研成果18项,创造经济效益6000余万元。

 

  他先后荣获长庆采油十厂“技术带头人”、长庆油田“优秀科技(管理)工作者”、长庆油田“第十届十大杰出青年”、甘肃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坚持——不走捷径就是捷径

 

  坚持两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吴春生说,人生没有捷径,不走捷径就是捷径。

 

  吴春生的第一个岗位是修井工。虽然是一个农村娃,修井队艰苦的作业环境还是超乎他的想象。每天拉100多公斤的油管,累得他双腿直发抖。在冻土上挖地锚坑,一铁锹下去却只能打出个小坑点,手却被震得生疼。井场上没有餐桌,大家只能坐在地上快速地扒拉几口果腹,一个月下来就瘦了4公斤,再加上风吹日晒,“白面书生”经过修井队的历练一下变成了黑瘦小伙。和他一起分下来的大学生,有些人受不了这个苦辞职了。

 

  2008年,由于单位业务转型的需要,吴春生从一名修井工转岗成了一名采油工。告别了风餐露宿的作业环境,却迎来了孤单寂寞的“单井”生涯。方圆十里渺无人烟,十天半个月见不到一个人,打电话还要走半个小时到山头上找信号。有一段时间连续下了20多天雨,生活物资难以配送,他连续吃了20多天方便面。

 

  随着华庆油田投入开发,吴春生调入了生产技术部门。技术工作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脑力劳动,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守得住自我。修井工和驻井工的工作经历磨砺了他的心性,让他在新岗位上快速融入,对油田稳产技术潜心研究。有时候为了落实一个数据、一个方案,他寸步不离地盯在作业现场;有时为了改进一件工具,吴春生连续半个月不能回家,连续穿梭在作业现场和办公室之间,加班熬夜成为日常。

 

  渐渐地,吴春生在技术道路上信念更加坚定、步伐更加稳健。

 

  热情——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有一种工作热情叫“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吴春生用实际行动做到了这一点。

 

  “他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去办公室的路上。”这是同事常说的。

 

  “他一忙起来,就不见人影,有时候儿子想见他,还要去办公室找他。”吴春生的妻子说。

 

  工作12年,吴春生把最美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他热爱的石油事业,每一天都竭尽全力,热情工作。

 

  2017年,华庆油田长6油藏进入中高含水阶段,常规堵水调剖在重复见水井中实施效果逐次变差。控制含水上升率、降低老区油藏递减、提高最终采收率成了一道急需攻克的难题。

 

  吴春生认真翻阅大量提高采收率相关资料及文献,请教公司专家,查阅微球相关试验数据,最终提出了聚合物微球站点集中注入这一创新“妙招”,开创了油田公司“集中注入、降本增效”先河。

 

  2018年年底,公司将“低浓度、小粒径、站点注入”的聚合物微球注入方案向全公司推广。在同等注入井数的条件下,年节约运行成本240万元,更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实施区块平均年递减率下降2%,为老区块持续稳产奠定了基础。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注水井注水压力增高,欠注井逐年增多,措施工作量增加,成本逐年升高。多年的工作历练,让他善于抓住工作的关键点。吴春生立足油藏实际,深入剖析欠注机理,在庞杂的内外因中“抽丝剥茧”,提出分类治理思路,加大不动管柱在线增注力度,把费用“大头”用在酸液采购及酸液体系优化上,节省井下作业等配合费用,发挥在线酸化不泄压、不停注、不动管柱及不返排的优点,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约了措施成本,降低了安全环保风险,2020年实施10口,井均日增注12立方米,井均节约费用6.3万元,实现了注水井措施经济、质量及环保效果。

 

  随着油田开发规模扩大,如何将油田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成了吴春生重要的工作之一。为实现陇东油区华庆油田采出水安全、达标回注,他先后主持或参与陇东采出水有效回注治理、陇东采出水环评符合性治理等工程,推行“两沉两滤”采出水处理新工艺,实现年产180余万立方米采出水有效、达标回用,大大削减环保风险,节约清水资源,取得较好环保效果。同时,针对注水井常规洗井过程复杂、成本高、污水外排难度大等困难,他大力推行活动车密闭洗井技术,平均每口井减少污水排放60立方米,年节约清水15万立方米。

 

  工作这些年来,“忙”成了吴春生的关键字,有时候一个月都没给远在外地的父母打电话。他把所有的热情都奉献在每一个现场勘查、每一项数据分析、每一个制定对策、每一个方案编写中,矢志不渝。父母理解他、妻子支持他,他的工作干劲更高了。

 

  认真——踏实走好每一步

 

  对于常年奋战在技术前沿阵地上的吴春生来说,要想干好工作,就得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好每一步。

 

  华庆油田是典型的超低渗透油藏,具有岩性更致密,孔喉更细微等特点,开发难度之大超乎想象。长庆油田采取大井丛、多井型、立体式的开发模式,很多技术难题都需要攻关。

 

  吴春生主动请缨负责双层系数字式分注技术攻关。这一技术瓶颈能否突破,直接影响白409区采油大平台能否如期建成投产。

 

  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没有退路。吴春生紧盯设备参数,昼夜轮番坚守,终于取全取准了现场试验的第一手资料。就这样,经过近半年研究分析、技术测试、数据推导和一个月现场试验,如期完成了这一艰巨的科研任务,为白409区大平台建设和效益开发奠定了基础。

 

  随着油田开发,部分油藏出现递减增大等问题,吴春生通过全面分析和大量实验,大胆提出了“油藏整体微球注入降递减”整治技术方案。

 

  “早一秒排除问题,就能早一秒遏止产量损失。”他接下军令状,7天内实现5区块360余口井全部开展微球注入。换句话说,他要在7天内需将10台设备、60吨药品组织到位,配套建成注入流程及电力系统,且设备远在河北。

 

  一诺千金。吴春生带上技术骨干,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那几天,他将工作细化到每台车、每条路、每个人,时间被精确到每一分、每一秒。一个个关口顺利打通,一道道工序顺利完成。

 

  针对华庆油田开发实际,吴春生深知分注是改善水驱、稳产上产的核心抓手。在近10年的分注技术试验攻关过程中,他深入沟通、仔细研究,为了一个数据、一个工具,寸步不离地盯在施工现场。华庆油田小套管、小卡距井、多层、大斜度等分注难题逐一突破,桥式偏心、桥式同心、数字式分注技术全部成熟应用,为华庆油田规模化分注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华庆超低渗透油藏有效压力驱替系统逐步建立,稳产形势持续好转。

 

  从“平凡书生”到“科技尖兵”,吴春生在长庆油田稳健、快速发展中汲取养料,快速成长。他说:“技术高峰永无止境,我将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锐意创新、永攀高峰,为华庆油田二次加快发展贡献青春芳华。”


 

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打赏
 
更多>同类企业报道

推荐图文
推荐企业报道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企业邮箱  |  平台规则  |  常见问题  |  供应商入门  |  采购入门  |  在线交易合同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