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消息,“石油管道工作是比较辛苦的,但我从没想过不当管道人。”2月20日,管道局亚太公司(原东南亚项目经理部)党委书记、总经理董旭说。
董旭出生于管道人家庭,他坚信:“投身管道事业就是我的使命。”如今,他已经在管道行业坚守34年,从普通设计人员到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石油石化行业勘察设计大师,全国劳模及集团公司特等劳模等,从工程一线到企业管理,随着身份的变化,“使命”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20世纪90年代,董旭第一次了解到意大利密集的油气管网,盼望中国也铺满管道,现在的他立志让中国管道成为国家的名片。
一笔意外的“财富”
董旭1986年大学毕业后入职管道局,他的第一份工作内容却与管道无关,而这份特殊的工作,却深深影响了他日后的工作方法和态度。那一年,河北省中直机关讲师团从管道局选拔优秀青年到农村支教,刚入职不久的董旭被选中并分配到廊坊市永清县的一所乡中学担任语文教师,为期一年。
当时河北农村条件艰苦,经常停电,因为物资短缺,就连蜡烛都是严格配给,学生们晚上只能两两对坐共用一根蜡烛学习。孩子们刻苦的样子触动了董旭,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对得起孩子们。这一年他读了很多书,边干边学。支教结束,这个理工男孩教出的语文成绩名列全县第一。“学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把事干成的心思。”董旭觉得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圆满完成了支教任务。
“每当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想起教书的时候。” 对于董旭来说,这段经历是他一生的财富,而“把事干成的心思”则为他日后一次次迎接挑战、战胜困难提供着思想支撑。
一次难忘的“第一”
在董旭34年的工作生涯中,有25年在从事设计相关工作。这期间,他经历了很多“第一”:担任中国第一条自主研发自行设计的全自动化控制的大落差管道——库尔勒—鄯善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负责人;担任国内首个国家地下石油储备库前期工程技术研究项目经理;尤其让他难忘的,是他成为“第一个在中国石油系统工程中担任HAZOP主席的中国人”。
HAZOP即“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是英美等国家公认的可极大提高生产安全性、可靠性的安全评价方法。在国内,HAZOP的应用起步较晚。董旭所负责的是为管道和站库设计进行国际通行的安全与可操作性研究。
1999年,苏丹原油管道工程建设在即,为了方便沟通,参建单位决定HAZOP团队主席一职由中方人员担任。董旭自告奋勇,准备短期内把这个工作拿下。21年后,再次回忆当时的情景,董旭笑称自己“心中无敌胆子大”。
光准备工作他就做了将近一个月。当时互联网刚刚兴起,网速仅有14.4k每秒,他搜集了大量信息并下载了关键软件。可是好不容易下载的国外软件却只能看,要想使用需要花2万多美元购买,而购买程序就要半年时间!情急之下,他参照软件功能,用Excel编写出一个平台。
董旭带着准备好的资料登上前往苏丹的飞机,当时正是除夕。他一直想着怎么开展工作,心里完全没有过年的概念,直到在项目部看到人们在剪窗花、包饺子才恍然大悟——苏丹此时天气炎热,他第一次体验了在夏天过春节。
“我以为自己就能把这件事完成,深入后才发现这是个需要整体协调各方意见的工作,每一项解决方案的确定都需要召开分析会。”董旭说,方案讨论异常胶着,仅油田地面站相关风险的分析会就开了7天。
面对各方立场,要从中找到平衡点是非常艰难的,这让董旭又找到了当年当老师的感觉:“当老师我没学过,也当过来了。”
在无经验可寻的情况下,他认准了一条:“无论如何,不要畏难,‘输棋不输道’,只要按要求按规律来就干不偏!”最终,经过两个多月一轮又一轮的开会、讨论、编制方案之后,他终于完成了这个项目的HAZOP报告。这项工作直接推动了HAZOP在中国油气储运建设行业的应用。
一次珍贵的握手
在董旭办公室,一幅照片十分引人注目,那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他握手的瞬间。董旭说,在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开工时,他作为设计代表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接见,照片就是当时拍下的。与这次难忘的握手一同被记录下的,还有他在西气东输、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中创造的沉甸甸的成绩。
2002年,西部大开发的标志工程之一西气东输工程开工建设,我国迎来了油气管网建设的高潮。董旭先后以工程设计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的身份参加了西气东输和西气东输二线的设计工作。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董旭在西气东输项目上首次采用了遥感技术、单气源多用户输气管道工艺、大型长输管道压气站设置优化等先进技术,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仅线路工程优化设计一项就节省了人民币10亿元。他负责牵头编制的西气东输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西气东输项目工程设计获得了建设部颁发的国家优秀勘察设计金奖,并于2014年获得了有着工程建设界诺贝尔奖之称的“菲迪克工程项目优秀奖”,这是中国在世界管道行业首次获得此奖项。
2007年8月,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启动,董旭再次担任初步设计的项目经理,这个项目由中国石油的6家设计单位组成联合体开展项目设计工作,技术难度超过了西气东输工程。董旭结合西气东输工程的经验,带领技术攻关小组,全面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辅助线路工程设计、多专业三维协同设计、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应用等新的设计技术和手段,充分展现了我国在油气管道设计领域的先进水平,实现了中国管道设计水平在国际上从跟随到领跑的飞跃。
一次重要的转型
2011年,董旭迎来工作的一个重要转折,他调入管道局国际事业部,不再从事设计工作,而转型成为管道局国际化战略的执行者。3年后,他又调入了东南亚项目经理部(现亚太分公司)。
在担任东南亚项目经理部总经理后,有一个念头在董旭心里迫切成长:让中国管道像中国的高铁、核电一样成为国家名片,让建设者成为中国管道的代言人。
“既然要亮名片,就要适应各国市场规则,走真正的国际化道路。”相比简单粗放的市场扩张,董旭对“国际化”的要求是主动适应别人。
要适应别人并非易事。2019年,旷日持久的印度尼西亚拉维拉维单点系泊项目投标过程就让董旭刻骨铭心:“它的烦琐程度是我们从来没有遇见过的。”
当时与管道局同台竞标的,还有来自意大利、韩国的国际知名工程公司及印度尼西亚当地的5家公司。强悍的对手已经让竞争十分激烈,而比对手更棘手的是烦琐而严苛的竞标程序。
董旭没有想到,仅资格预审就进行了4个月。预审通过后,招标人还要求投标人做关键环节的执行演讲及对关键负责人一一面试,这样的考验让实力雄厚的韩国公司因难以应对而中途落败,管道局则以微弱优势拿下了这个实属不易的工程。
拉维拉维项目的中标,是对东南亚项目经理部坚持技术、服务、理念全方位国际化的一次鉴定,鉴定结果是令人欣慰的。董旭说,亚太公司的项目都是在没有任何中资背景的情况下中标和建设的,这正验证了我们的实力和水平。
目前,亚太公司在“一带一路”十几个沿线国家完成了几十个项目,以优质的技术和服务赢得了国际赞誉,真正亮出了“国家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