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消息,2月28日一大早,第二联合车间四催化油浆发汽汽包控制阀上水DN40的管线发生泄漏,李晓波接到命令,马上赶到现场组织处理,一直干到下午三点钟。这样的忙碌,对李晓波已是家常便饭。
李晓波的班组被誉为大连石化公司保运战线的“尖刀班”——主要负责公司工艺设备保运和检维修任务,其中担负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装置不停车的情况下,对发生泄漏的运行设备实施带温带压堵漏作业。
李晓波从一名普通的电焊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期间先后荣获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大连市及大连石化公司劳动模范称号。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一步一个脚印,风雨兼程,一步步走得稳重和坚定。
吃苦耐劳
努力践行“石油精神”
李晓波身高1米75,体重在95公斤,标准的“小胖”身材,但在日常工作中,却看不出他的一点笨拙,相反,他行动快捷高效,风风火火,无论是高处作业还是有限空间作业,你都会感受到“来去一阵风”。
2019年11月27日,二催化装置地下海水线发生泄漏。为了探查泄漏部位,李晓波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海水中。泄漏的海水在压力作用下四处喷溅,打得他睁不开眼,只能凭经验用手摸来判断泄漏情况。上来后立即与相关人员制定抢修方案,亲自制作堵漏卡具。卡具制作完成后,他再次跳进海水中实施安装。卡具越接近泄漏点,越是被强大的压力推出来。李晓波和同事们反复尝试、密切配合,经过4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最终将泄漏处的海水封堵住。此时因长时间在冰冷的海水中作业,他全身都被冻得近乎僵住。
这种性质的作业是对人的意志品质和奉献精神的最好考验,每一次成功完成类似艰苦的抢修作业,都是李晓波及同事用行动践行石油精神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最好的体现。
以身作则
垂范传承“劳模精神”
李晓波的前任班长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公司技能专家吴锁利。在吴锁利的带领下,班组被打造成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秀团队。当时班组9个成员中有7名党员,其中有三位市级以上劳动模范,是名副其实的“劳模班”。2018年公司党委授权建安公司党委将建安公司检修二车间三班命名为“吴锁利班”。吴锁利退休后,李晓波接过“尖刀班”的“战刀”,扛起“劳模班”这面光荣而又艰巨的“大旗”。
李晓波自进厂就跟着吴锁利学习,师傅的言传身教不仅使他掌握了精湛的技术、技能,也潜移默化地让他传承了吃苦耐劳、善打硬仗的优秀品质。师傅退休前留给李晓波一句赠言:“你要传承好这个‘家风’,队伍带坏了,拿你是问!”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2020年1月27日,正月初三凌晨3:00,三催化装置出现泄漏。接到电话,李晓波立刻从家里赶到现场,在300摄氏度高温环境下,他率先接近泄漏的透气孔进行钉楔子施工,一直到早上6:30施工结束。2020年1月31日,正月初七15:00,三酮苯装置海水线泄漏,他带领班组3名员工在冰冷的海水中连续作业3个多小时,成功封堵泄漏的海水管线。8月27日,四催化装置双动滑阀下方热点包套施工,作业环境近650摄氏度,那天气温也达到30摄氏度,高温的炙烤下,他穿着隔热服进行焊接作业,凭着坚强的毅力,最终完成任务。
随着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公司带压堵漏作业数量逐年下降。李晓波带领员工们主动适应新形势,将业务从轻车熟路的保运施工扩展到不太擅长的工程施工领域。只要工作需要,他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搬到哪里。公司大检修期间,他的班组承担了第五联合车间部分检修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条件下,他带领员工从早上7点钟干到晚上九、十点钟,最终提前高质量完成了检修任务。
通过公司考勤平台统计,李晓波2019年全年加班593小时,相当于加班79天; 2020年加班722小时,相当于加班96天。
身边的同事说,李晓波自己从公司劳模成长为全国劳模的过程,就是在传承“劳模精神”,同时,他又将吴锁利等同志身上的“劳模精神”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与时俱进
全力打造“工匠精神”
与李晓波交谈,他经常溜号和跑题,满脑子尽是一些“方法论”——怎么能想个更好的办法把活儿干得更快更好,就是这些闪烁的创新性思维支撑他在技术上不断前行。
针对工艺设备带温带压堵漏技术作业,老班长吴锁利曾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堵漏方法,2007年获得中国石油工程建设(省部级)工法奖,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带压封堵效果良好。
10多年过去了,大连石化公司生产工艺更加复杂,运行介质温度、压力更高,带压堵漏技术也必须发展创新。李晓波就利用工余时间,带着大家针对不同部位、介质、压力、温度的泄漏,分门别类进行了堵漏方法、安全防护的总结和研究,不断改进完善带压堵漏技术,让这项技术更安全、更高效、更易于操作。在日常工作中,李晓波还认真学习施工规范、钻研卡具设计方法,随时了解同行业带温带压堵漏的新技术,不断提高公司带温带压堵漏施工技术水平。
不仅如此,李晓波还将自己的技术和技能毫无保留传授给班组成员。在他的引导和管理下,现在班内每一名员工都能在工作中独当一面。
以情感人
营造内外“温情小家”
46岁的李晓波是个“文艺青年”,爱好静态事物的素描,他会把绘画的技术融入到班组管理中,该粗线条的就粗,该细线条的则细。他对待工作雷厉风行,总是身先士卒,对待班组成员又是春风化雨,倡导班组“温情管理”,别看班里工作任务繁重、学习紧张,可是却是最有人情味的班组。
一名青工因为工作忙,没时间装修婚房。李晓波知道后,工余时间主动当起了装修监理,买材料帮设计,好像自己是个新郎官,当青工看到焕然一新的新房,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另一名年轻人情绪不高,他悄悄了解清楚情况以后,主动承担起照顾其病重家人的责任,让年轻人更加安心上班。家有家的味道,家人退休了欢送要简单热烈。师傅吴锁利退休时,公司举办了授牌仪式,还进行了欢送访谈,有的同志热泪盈眶,大家追忆往事,畅所欲言,把班组血脉中流淌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扬光大。这样的温馨时刻数不胜数,一万次的说教,不如一次雪中送炭,不如一次贴心家访,李晓波秉持以身作则+技术创新+以情感人的班组管理模式,把石油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不断传承。
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他常年枕戈待旦,为了不打扰家人休息,每次晚上离家时都蹑手蹑脚,轻轻地关灯锁门,可是一回来的时候,发现客厅的灯总是亮着的。有一次他问妻子:“我走时看到你还在睡觉,怎么我一走你就把灯给打开了?”妻子说:“这么多年我早已经习惯了,你一走我就肯定醒,我开灯是想着你忙碌了一晚上,一进门就能看到家的灯光,感受到家的温暖。”他对妻子说:“劳模奖章里有你的一半!”顾家的他一有空闲,就加倍做起好丈夫、好父亲,以弥补对亲人生活上的亏欠。扎上围裙下得厨房,烧的好菜赢得满堂彩,他是个快乐的老爸;他驾车户外家庭游,笑脸点赞一片天。
回首劳模班的故事,就是一块劳模孕育并成长的舞台,回顾李晓波劳模的历程,就是一部大连石化公司的奋斗史。这个团队的精神核心源于严师,源于传承,源于对企业的无限忠诚,源于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近几年,大连石化公司实现了零伤害,零污染,零事件,实现了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的目标,李晓波和他的团队正朝着更高的目标大步迈进。
同事眼中的李晓波
大连石化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经理宋顺奎:一个班组能出现两个全国劳模,而且是师徒二人先后获得全国劳模,这是公司上下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是对我们在公司生产保运检维修工作中取得成绩的肯定。我们将继续发扬李晓波同志的劳模精神,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当好公司安全生产“御林军”。
大连石化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检修二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宋振龙:李晓波的无私奉献深深影响着身边的人。在他的带动下,班组一次又一次解决了关键设备故障。他朴实的工作作风、过硬的技术本领,完美诠释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