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仪器  管材  石油专用  石油钻采      阀门  三一重工  油田   

造梦者永不衰老

   日期:2021-04-02     浏览:106    
核心提示:造梦者永不衰老

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消息,截至3月15日,西南油气田天然气研究院天然气净化技术研发创新团队研发的40余种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企业,并远销印度尼西亚、土库曼斯坦等国家,有力支撑了近千亿立方米含硫天然气的净化处理和超过2000吨/年的二氧化硫减排。

 

  作为国内天然气净化专业的科研主力军,西南油气田天然气研究院天然气净化技术研发创新团队正用担当作为将“绿水蓝天”的梦想编织进“提质增效”的现实。

 

  2020年6月24日,天然气净化装置平稳运行技术负责人颜晓琴在办公室调整优化试验方案时,接到了团队从试验现场打来的电话。

 

  “颜姐,净化厂脱硫溶液变质情况分析测试已完成,致泡杂质含量异常,已通知净化厂采取应对措施。”脱硫溶液失效提前预警。这项技术从诞生到在现场实现,是颜晓琴和团队脚踏实地步步攻关的成果。

 

  “从在国内首次建立起脱硫溶液变质产物分析方法,找到‘失活’的根本原因,到能‘复活’溶液的部分功能,再到实现溶液的‘起死回生’,尽管还在探索阶段,但仍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颜晓琴说。

 

  目前,针对这项技术的深入攻关正在全面展开,其成功应用将为净化装置的高效平稳运行提供有力保证。

 

  2020年6月21日,羰基硫水解技术现场试验负责人刘宗社也刚刚结束了45天的现场试验征程。

 

  2020年5月,国内首套6000标准立方米/日天然气中羰基硫水解技术现场试验装置建成投用。这验证了由西南油气田自主研发的羰基硫水解工艺及配套催化剂可实现对天然气中羰基硫的高效催化水解转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实现技术工艺包和催化剂的双国产化打下基础,将有力支撑川渝地区商品天然气总硫达标技术改造。

 

  这是刘宗社和团队忙碌了近半年的成果,也是他的梦想照进现实的第一步。“这只是开始,后面还需要更多的考察验证,就像一个梦生根了。”刘宗社说。

 

  同一时间,在天然气研究院胺法脱硫实验室里,58岁的胡天友正专注地盯着装置的控制屏。作为胺法脱硫技术的负责人,面对新天然气气质标准的严格要求,他全力投入到脱硫溶剂配方的优化中来。谈及梦想,这位不到两年就要退休的老员工想了很久:“我很荣幸为了蓝天梦奋斗了39年。”

 

  在他隔壁,天然气研究院净化领域硫黄回收专业的技术带头人、一级工程师陈昌介,也在实验室奔波忙碌。

 

  从普通技术人员到专业带头人,陈昌介研发的硫黄回收和尾气处理催化剂每年能为西南油气田创造1000多万元产值,但他始终扎根在实验室里,从未离开。

 

  “作为净化人,谁不想奉献给祖国的蓝天事业?实验室就是我梦想转化为现实的战场。”陈昌介说。

 

  在天然气净化技术研发创新团队中,像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用韧劲让一个个梦想照进现实。而这背后,除了勤恳致远赋予的勇气,更是多年来净化人以中国“智”造成就的底气。

 

  从建成国内第一套硫黄回收催化剂评价实验装置,到打破外方技术壁垒实现技术国产化,再到自主创新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天然气净化技术研发创新团队一直以“敢做梦、会追梦”的态度和“不服输、不认命”的精神,不断创新突破。

 

  梦想有路韧为径,创新无涯砺作舟。站在天然气气质和尾气排放双达标的新起点,天然气净化技术研发创新团队将开足科技创新的引擎,向着“绿水蓝天”的未来全力冲刺。征途漫漫,造梦者永不衰老。


 

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打赏
 
更多>同类企业报道

推荐图文
推荐企业报道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企业邮箱  |  平台规则  |  常见问题  |  供应商入门  |  采购入门  |  在线交易合同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