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仪器  管材  石油专用  石油钻采      阀门  三一重工  油田   

科技报国 勇闯禁区

   日期:2021-04-02     浏览:102    
核心提示:科技报国 勇闯禁区

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消息,3月11日凌晨2时,王霞田刚把1岁的孩子哄睡着,就蹑手蹑脚地穿上外衣出门了。20分钟后,她的身影出现在单位灯火通明的会战室里。“把井点位置图和平面属性图发给我。”一到办公室,王霞田立马进入工作状态。

 

  王霞田是新疆油田玛湖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科技创新奋斗团队的一员,这样的不眠之夜在会战期间对她们来说是常态。作为一名年轻的母亲,她在忙碌的办公室与嗷嗷待哺的孩子中不停地穿梭。

 

  新疆油田玛湖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科技创新奋斗团队征服了世界公认的“勘探禁区”——玛湖砾岩。在此之前,准噶尔盆地在3500米以深从未发现过优质储层,60年来的“禁区定论”至此也被这个团队突破了。这个团队被集团公司授予“科技创新奋斗团队”。2009年以来,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准噶尔盆地玛湖区域再次被勘探家们锁定:向玛湖发起第4次进攻,重新认识玛湖凹陷,再做一次新的整体研究。

 

  经过5年多的反复论证、研究和实践,2011年地质学家们终于解决了横在玛湖勘探路上的三大“拦路虎”——资源、沉积、成藏认识误区,攻克了测井、地震、工艺三大技术桎梏。为了扩大战果,2017年新疆油田在股份公司的指导下组建了玛湖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开发研究团队,开始攻克最艰难的玛18井:3500米以深未发现过优质储层,被美国教科书定义为砾岩“死亡线”。

 

  这个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8岁,进入玛18井勘探会战,他们像上紧了发条的齿轮。30多平方米的会战室成为大伙的“家”,也是集思广益、思想碰撞的战场。院党委书记、院长、所长、主任与所有科研人奋战在一起。为了节约时间,大伙饿了泡碗方便面、啃一口馕,累了就靠在椅子上打个盹。项目长郭旭光、副项目长黄立良带着大家愣是创造了一周没洗澡、没换衣的纪录。

 

  付出终有回报。在摸排了40多口老井、重新解释了2000平方千米三维地震后,得出了新的地质认识:3500米以深也有优质储层。几个月后,玛18井果然获高产工业油流。一系列的重大突破后,10亿吨级的玛湖油田展示在世人面前。

 

  “我非常感谢家人们的理解、支持和付出。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团队也不可能在短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项目长郭旭光说起家人充满了内疚和感恩。会战期间,郭旭光的父亲患重病,又赶上二儿子出生,这时同为科研工作者的妻子告诉他说:“工作重要,有空了给我搭把手就好。”

 

  “老婆,我今天要加班,你们先吃饭,不要管我了。”过道里传来副项目长黄立良语气柔和的声音。有人不理解,问他为什么这么“怕”老婆?黄立良说:“我平时忙工作,能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了,家里家外全靠老婆和岳母照管。我要想办法让她们开心,不光要嘴甜,还要经常送礼物。她们开心了,我工作就安心了。”

 

  由于在单位“流连忘返”,齐洪岩3岁的女儿已经两个月没见到爸爸了。晚上妈妈抱着女儿到单位来见爸爸,临别时女儿紧紧搂住齐洪岩的脖子,久久不愿撒手。

 

  技术大拿钱永新、老师傅朱新亭、新生力量杨森,还有参与研究的国内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们。是他们携手并肩,协同攻关,突破了传统学科认识,在国际上率先创立了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体系,形成了一系列原创关键技术,发现了世界上迄今为止已发现规模最大的整装砾岩油田——玛湖10亿吨级特大型砾岩油田,为全球同行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理论”与“中国技术”。

 

  目前,玛湖大油区的产能建设全面展开,已建成百万吨油田,“十三五”末期累计建产能超过年500万吨以上,向“十四五”末年产500万吨的目标奋进。


 

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打赏
 
更多>同类企业报道

推荐图文
推荐企业报道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企业邮箱  |  平台规则  |  常见问题  |  供应商入门  |  采购入门  |  在线交易合同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