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仪器  管材  石油钻采  石油专用      阀门  油田  三一重工   

“反弹琵琶”开辟新思路

   日期:2021-04-02     浏览:99    
核心提示:“反弹琵琶”开辟新思路

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消息,3月12日,张善严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办公室,打开邮箱查阅“二三结合”工业化试验区生产动态。“报表中的产量数据比上周又增加了。”他看着报表非常满意。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一直担心二元驱工业化与注气提高采收率等“二三结合”现场应用项目会受到影响,产量上升的喜报终于让他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张善严是勘探开发研究院企业技术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有着丰富的油田现场经验。作为新疆老油田二次挖潜创新团队的技术负责人,4年来他与团队成员一起常驻油田一线,制定新疆老油田稳产工程技术路线,研究确定新疆低品位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跟踪评价新井投产效果并制定阶段调整方案。

 

  新疆油田是一个已开发60余年的老油田,储层品质差,稳产上产难度大,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提振产量,实现降本增效。这既是集团公司的殷切嘱托,更是科技工作者的迫切责任。

 

  勘探开发研究院遵照集团公司党组部署,成立准噶尔盆地研究中心,在2016年组建了一支靠前支持的科技创新团队——新疆老油田二次挖潜创新团队。

 

  这支队伍由宋新民副院长牵头,马德胜首席技术专家具体组织,集中了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热力采油所和油田开发所、前后方一体化的100余名技术骨干,专业齐全,老中青结合,大部分成员具有博士学历。

 

  然而,要在老油田里效益增油,并不一帆风顺。团队组建伊始,面对的是中高渗砂砾岩油藏双高且设施老化,低渗透油藏注水适应性差、产量低、递减大、经济效益差,整个新疆老油田的稳产增储技术处于空窗期,产能建设逐渐萎缩,老油田无产能建设的艰难局面。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怎样打破老油田低产低效的魔咒?问题倒逼他们冲破固有思维模式,采取了“反弹琵琶”的做法——重新认识潜力,找准着力点。团队专家在反复推敲中确定了这套不寻常的技术思路。

 

  他们与油田科研生产人员联合编队,1+1深度融合共同研发,以油田长远发展需求确立了5年期攻关目标。瞄准关键生产难题,将实验室搬到前线,长期驻扎在现场,与生产人员一同攻关,提供精准技术支持,创新探索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联合攻关模式。有了油田队员的全程参与,极大地提升了联合攻关成果的可靠性、时效性及实用性。

 

  在大量第一手油藏资料分析和连续高强度对比的基础上,勘探开发研究院依托集群化创新优势,将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移植到新疆油田。经过反复讨论和几年试验,研究团队针对新疆油田不同油藏类型的特点,因地制宜提出立体井网控投资、精细水驱降成本、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为主要内涵的“二三结合”全新开发理念,形成中高渗水+化学驱、低渗透重建井网+气驱等模式与技术系列。

 

  截至目前,科技创新助力老油田稳产取得明显成效,团队共编制方案26项,部署产能217.4万吨。已有19项新技术方案现场实施,高含水老区年建产能力由30万吨提高到70万吨以上,增加可采储量2133万吨,助力新疆油田老区实现连续4年千万吨硬稳产。


 

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打赏
 
更多>同类企业报道

推荐图文
推荐企业报道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企业邮箱  |  平台规则  |  常见问题  |  供应商入门  |  采购入门  |  在线交易合同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