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消息,在沙特基地集中隔离14天,入境国内后在上海集中隔离14天,回到濮阳后集中隔离7天,3月22日,史自虎终于回到了家。
远远望去,星光沿途播撒,路的尽头有灯火。史自虎抬起头,看到那扇熟悉的窗户透出的点点灯光,他的嘴角不自觉翘起,眼睛在黑暗中泛着温润的光,很亮。一路风尘仆仆终于找到了理由。
从初来乍到到站稳脚跟
2020年1月22日,沙特当地时间凌晨5时,正在进行下钻作业的SINO-36队绞车传动轴高速端轴承弹架碎裂,无法继续使用,又恰逢油气井生产的中间阶段,问题着实棘手。“理论上,底位拆解操作起来更容易,但会耗费大量时间,不如进行高位拆解绞车。”史自虎的嗓音因长时间未开口说话变得有些沙哑。
困难仿佛似曾相识,但迎难而上的信念从未改变。就像那年仲夏,第一次踏上沙特国土的史自虎闭目坐在驶向新井场的中巴里,身体随着路面不停起伏颠簸,身旁是一群“80后”新员工,身后紧跟的是一辆辆载满各种钻机装备及附件的卡车。
“沙特市场是一个对设备、工艺标准要求极为严苛的市场,你第一次去还带着这么多新兵蛋子,能行吗?”耳边又响起出发前好友担忧的声音,史自虎睁开眼,看着蜿蜒向前朝鲁卜哈利沙漠迈进的路,在心里重重掷下一句:“别人能干,我们就能干,而且会干得更好!”
生产设备完全陌生,加上热带沙漠气候独有的燥热、黏腻,员工纷纷“水土不服”,施工进度停滞不前。
天气炎热,史自虎采用错峰作息制,避开最高温。同时,为了让员工早点下班,史自虎独挑大梁,连夜为第二天设备安装、整改安排做准备……就这样,25天后,史自虎率领的SINO-35队提前半个月完成了所有任务量,甲方一次验收合格,这支队伍也成为整个沙特市场第一支在沙特最热的季节配套启动施工的井队。
一暌隔,8年光阴,史自虎带领项目部也从初来乍到变为站稳脚跟。
从回忆中抽离,史自虎整理了下思绪,便疾步向生产厂区走去。
“控速起钻至套管内以保证井下安全,同时,申请一台130吨的吊车专门进行高位吊装,再同步采购同型号轴承……”史自虎对现场每一个作业工序进行了严密部署,最终,仅用50个小时就完成了修复,并通过甲方一次性验收,与同期出现类似事故的其他井队相比节约了7天时间。
“史,你让我们感到很踏实!”
“史经理,甲方拟用静止堵漏方案进行堵漏施工。”
“HRDH区块易造成堵、卡、漏、塌等钻井风险,静止堵漏效果不会太理想。”史自虎敛眉沉吟片刻,起身往厂区走去。
早在2021年2月SINO-6队搬迁至新的HRDH区块施工前,史自虎就联系甲方及在此区块施工的兄弟单位,了解区块地层结构,吃透区块周边临井资料、井口设计地质方案等。施工期间,史自虎更是坚持驻井,不断优化施工设计,只为做到“因井施策”“因层施策”。
可眼下,工作一度陷入胶着状态。
最后,史自虎通过研究大量周边临井资料发现,HRDH-566井在二开钻进期间发生漏失的可能性很大,遂带领队员提前着手为堵漏做准备。果不其然,在钻进至预判漏失层152米处发生漏失,甲方要求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静止堵漏。
“好,按照史自虎说的办法进行施工。” 史自虎提议采用清水加高黏的泥浆体系降低排量快速钻进的方法尽快穿越漏层,再三斟酌后,甲方决定采纳。
随后,史自虎带领队员迅速启动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一边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打高黏清洗井眼做到防卡,一边及时向环空灌好泥浆帽,防止井涌。最终,史自虎带领队员顺利钻穿漏失层,创区块新指标,也为这口井提前7天完井奠定了基础。
清风徐徐,夕阳慢踏。霞光里井架的影子似乎触手可及,史自虎的眼睛微眯着,眼里含着一弯浅浅的光,是难得一见的自豪。
让大伙儿吃下防疫“定心丸”
临回国前不久的一天夜里,史自虎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宿舍。他扭头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22时,此刻他忽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这会儿国内应该是凌晨3点了,家人睡得正香吧,今天忙着跑生产现场,挂断妻子发来的视频通话也没顾上给她回过去……”
自2019年10月13日赴沙特,史自虎已经连续坚守了400余天。
2020年2月初,沙特还未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但一直密切关注疫情走势的史自虎感到此次疫情“不简单”,结合国内疫情防控措施,史自虎开始行动。
“闫丰明,统计一下项目部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酒精等数量。防疫物资至少要保证能维持3个月的使用量。”史自虎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进行安排。防疫物资配备齐全后,沙特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史自虎负责的项目部防疫物资供给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大伙儿吃了定心丸。
率领队员严防严控疫情的同时,他还当起了“心理医生”。
不少同事出现心理波动,史自虎就挨个儿找他们进行一对一谈话。同时,史自虎积极与公司组织的EAP心理疏导帮扶队联系,将项目部每一名员工状况告知心理咨询师,自己留意每一位队员的情绪变化。
踏上回国飞机前一刻,史自虎在心中丈量着这片炙热的土地,那些奋斗的岁月,那些为了心中之爱、肩上所扛而拼搏的每一分每一秒,藏在无数个与井架为伴的深夜里,藏在不停向前钻进的每一米进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