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消息,在西北油田采油三厂提起高英晗人人皆知,大家都叫他稠油井管理的“专家”。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曾获得西北油田分公司先进个人、采油厂管理标兵称号。他参加的TP182X井、TP35CX井等井措施恢复高产,被评为西北油田分公司高效措施奖。那么,成绩的背后,包含着他多少个日日夜夜顽强拼搏、迎难而上、攻坚创效的艰辛与努力。
他所在的采油管理一区管理稠油井123口,占全厂稠油井数的90%多,也占采油区生产井数75%。稠油井的开采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成为了制约油藏开发的瓶颈。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90后的高英晗充分发挥自身石油工程专业的优势,带领技术人员深入油藏“地宫”,连续奋战,日夜攻关,摸索出了一套“3342+2”稠油井管理法,即“三定、三控、四保、两防”的全周期管理法+瞄准掺稀两大难题精准攻关管理法,成为了打开稠油井高效管理的“金钥匙”,扭转了被动局面,使原油日产较原先提升了100多吨。
定掺稀量是稠油井高效生产的关键点。该采油区使用高压自控流量计掺稀107口井,在现场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发生掺稀流量计计量不准的情况。前期,因高压自控流量计计量不准造成稠油上返及时处置14井次,实际注入量偏大影响掺稀系统稳定4次。
对此,高英晗建议创新在S91井建设“掺稀流量计标定流程”,核实流量计精度。当时有人就说了,“咱们自己标定不会准确,再说了,也没有这个能力。”
面对困难,流程建成后他蹲点现场,亲自看表、上罐量油、对流量计进行调整标定。同时,他还制定出标定标准,保障了标定精度。去年标定流量计152台,发现阀芯刺大、面板故障等异常问题61台次。通过标定数据及时进行参数优化调整修复,减少无效更换阀芯、面板和流量计,节约费用40余万元。T815(K)CH井流量计标定后,精准的掺稀,使油井生产恢复正常,且日产量提高了3吨。
针对油井异常,高英晗和技术人员加大日常、异常、现场管理力度,采取每“日判断、周分析、月总结”的方式,逐井排查、找潜力、辨风险、抓重点,严格抓好掺稀优化工作。
4月6日,TK870X井掺稀异常,高英晗坐岗调整,直到恢复正常。今年第一季度,他优化掺稀362井次,节约稀油2200多吨,增油1000多吨。
“稠油井关井阶段,是油井异常多发期,做好管理之关重要。”这是高英晗总结的经验。他在关井阶段严格做好“四保”,即“保油管、保环空、保泵筒、保管线,”工作,制定的“管线扫线管理制度”,有效控制了开井阶段稠油上返。
在焖井阶段,定期补注稀油是高英晗提出的一项重要措施,有效避免了稠油焖井置换造成的上返。TK847井是一口生产了多年的稠油井,在间开焖井阶段,技术人员采取“一测一补”结合液面恢复定量补注稀油,避免了稠油上返。
稠油井“3342+2”全周期掺稀管理法,涵盖稠油掺稀井开井阶段、生产阶段、关井阶段、焖井阶段,整个管理无死角、无盲区,把控稠油掺稀井日常管理,使稠油掺稀井管理更加规范化、程序化。
据技术组组长张鹏介绍,今年第一季度采油管理一区无因稠油上返导致的洗井、扫线等作业,同比上年节约成本30多万元。
那么,稠油井的生产对于地面管理又有什么要求呢?根据油井物性和设备性能参数,高英晗经过多方论证,创新出了一套“机、杆、泵、地面配套”管理体系,下活了掺稀、加药、加热、降低回压一盘棋。
“2021年,采油管理一区原油产量目标66.4万吨,任务更加艰巨,稠油井的管理还需再度提升,坐稳稠油井生产我们势在必得。”高英晗自信满满的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