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消息,4月14日,在国家管网西部管道降低站场阴极保护电流需求项目现场,周冰正在指导项目组成员开展现场馈电试验。“油气储罐及管道的腐蚀就像老虎吃兔子。我们要做的研究就是在兔子身上穿件盔甲,让老虎没有这么容易吃掉兔子。”他形象地说。
周冰自2009年从天津大学材料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到了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从事油气田站场及管道阴极保护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工作,先后获得集团公司青年科技立业英才、集团公司直属机关青年岗位能手、海洋工程公司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12年的工作经验,让他对防腐阴极保护工作有了深刻认识。
周冰所说的“兔子”是指设备本身,“老虎”指各种腐蚀因素,也就是威胁储油罐、埋地管道安全运行的源头。防腐在油气田领域虽然是非主干业务,但周冰认为,管线穿孔、漏油漏气等事故大部分是由于腐蚀,同时与管道相邻的电气化铁路、高压交直流输电线、城市轨道交通等都会对管道造成干扰,电流流入位置因电位过负会引起氢致开裂,电流流出会加速腐蚀造成管道减薄穿孔,特别是高压输气管道,可能会引发严重事故。
“让小专业发挥大作用,我们要把辅助专业做成强势专业。”周冰始终秉持这样的信念,发扬钉子精神,刻苦钻研,参与和负责的研究成果在国家重点工程“新气管道”、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重点项目“王家沟库区隐患治理”“河西走廊站场及长输管道干扰评价研究”等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1年,河西走廊站场及长输管道干扰评价项目启动。这既是海洋工程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与西部管道公司的首次合作,也是研究院承接的第一个阴极保护技术服务项目。点多面广、管线复杂、时间跨度大等特点给周冰团队带来难度。
45摄氏度到零下10摄氏度,周冰从酷暑干到寒冬。无论漫天沙尘还是瓢泼大雨,他始终奔波在现场。项目西起中哈边境的阿拉山口原油首站,东至戈壁滩上的河西输油站,南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四道班站,全程接近1800公里,他用脚步丈量。
戈壁荒漠四处无人,周冰离开小站住所铁皮板房,开上皮卡车驶向戈壁深处。一路只有一望无际的管线标志桩和杂乱的车轮印与他相伴,就连旅途中偶遇峭壁上一跃而过的黄羊,都会让他感到一丝惊喜……周冰就这样一个站接一个站、一个测试桩接一个测试桩分析干扰状况,最终明确干扰原因,确定了改善方案。
2012年,西部管道公司发来邀请,委托研究院帮助其解决困扰多年的难题——鄯善储备库工艺管网阴保系统干扰排查。在此之前,多家专业检测公司和研究机构做了大量工作但都没有结果。面对难啃的“硬骨头”,周冰丝毫没有畏难情绪,主动请缨踏上前线,誓要通过这个项目彻底拿下西部管道这个大市场。
周冰全面评估,精准把脉,经过几番推敲思考,用巧办法破解了问题瓶颈,进行管道设计优化,重新安排管道走向,阴极保护效率由70%提高到80%以上,得到了良好效果,为海洋工程与西部管道的合作奠定基础。
近年来,研究院坚持自主创新和市场开发同步推进,科研和创效“两条腿”走路,既要纵向承担集团及公司科研项目,也要横向发展创效服务业务,以科研成果引领市场需求。王家沟库区隐患治理项目是集团公司重点项目,也是国内首次在大型站场区域阴极保护开展现场馈电试验,具有重要意义。但当任务落到周冰头上时,他妻子已怀孕7个月。
这一去几时能返,还是未知数。去,还是不去?一头是家庭牵挂,一头是工作使命。
周冰当机立断,将妻子妥善安顿好后,成功打响公司在大型站场区域阴极保护的“第一炮”。新疆王家沟地处亚欧大陆重要通道,站内90多公里管线并行交叉,60多座原油罐成品油罐错综分布,极为复杂。
周冰立刻组建了项目攻关团队,为库区内管道和储罐“把脉拍片”“诊断开方”,制定了阴极保护改造治理方案一揽子计划。改造后,阴保系统一次投运电位合格率100%,项目成果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有些设备的腐蚀病是慢性的,有些是急性的,急性就需要迅速疗愈,要抢抓时间不得有一丝怠慢。”周冰总结。
12年来,周冰已发表20多篇论文,获得专利十余项,通过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 CP2、CP3和CP interference认证,科研成果创造直接经济价值4800余万元,节省防腐维护成本上亿元。面对荣誉,周冰始终抱着“归零”的心态。目前,刚完成新疆项目前期技术交流的周冰,又启程向山东试验现场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