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消息,“话不多、资历深、技术强、带徒严。”提起何东汉,这是他留给大家的印象。
何东汉,52岁,一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江汉石油工程环保技术服务公司拜城环保处理站环保操作工。
表率在前,当好环保先锋
新疆处理站刚开始建设时,何东汉是最早一批从“绿水青山”来到 “戈壁万里”的新疆拜城无人区参与油基岩屑处理站建设的环保人。刚来新疆的时候,条件苦,任务重,面对着恶劣环境他没有任何怨言,不问吃住条件,食堂设施不健全,饥一顿凑一顿,没有澡堂,便用凉水随便凑合,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除了充足的紫外线外,无人区里无水无电无路无村落。他始终默默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闲暇之余还会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一起学习进步,为处理站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成立之初,环保处理装置专业技术工人极其缺乏,设备安装进度直接影响着设备的调试和生产。何东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加快设备安装进度,他主动请缨,和环保维修班4名同志成立设备安装突击小组。在其他小组的配合下,他们克服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等诸多困难,经过几十个忘我工作的日日夜夜,设备安装突击小组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设备的调试、装置的投产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为单位节省设备安装费近50万元。
攻坚克难,当好环保尖兵
油基岩屑处理装置分离器是油气系统的关键设备,在装置运行流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装置运行初期由于分离器气相温度居高不下,造成装置各项参数的不稳定,这给大家出了一道难题。
“只要动脑筋想办法,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何东汉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召集班组成员集思广益,按照方案开始查找原因,打开分离器喷淋头四组有三组堵塞,发现问题出在设计上。
他运用以前掌握的维修知识,判断是选型和构造问题造成灰尘堵塞喷头,只有更换喷头类型才能解决问题。于是他上网查阅资料,寻找适合的喷头,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一种合适的喷淋头。为了更准确掌握和安装喷淋头,他穿上雨衣拿着管钳在狭小的空间内一处处更换,通过几小时的更换喷淋头全已更换完成,并经过一个班组的观察后,确定装置各项温度稳定,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宿舍。
“我们终于攻克了分离器气相温度居高不下的难题,确保了装置的平稳运行。”
去年“百日攻坚创效”期间,针对设备运行出现的问题,何东汉提出11条建设性建议,有效解决了设备运行问题,创效55万元。
传承精神,当好环保传人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随着油基岩屑处理站的发展建设,产业规模逐步扩展,来的新同志也越来越多,但是新来人员的岗位操作熟练程度不够,技术认知参差不齐,为了加速提升新进员工操作工的业务本领,何东汉便承担了传帮带的工作。
从签订师带徒的协议后,他在工作之余,常常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大家相互讨论,耐心细致地进行解答,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有的技术交给新员工,很快新进员工的技术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都说严师出高徒,刘新兵入职后便成为了何东汉的徒弟,在设备检维修时间,何东汉总是在徒弟的背后,对每一步操作进行严格验收。
“这些一定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差错。”在对油水尘三相分离器进行清理的时候,何东汉认真细致向徒弟讲解如何清理、步骤和安全措施等。刘新兵抽调到中控岗时,何东汉更是抽出自己休息时间给徒弟讲解每一个细节的操作和工艺原理。经过何东汉的细心指导,三个月后,刘新兵经过考核合格后,便能独立顶岗。现在,刘新兵也完成了从环保新人到“老师傅”的转变。
拜城环保处理站自投产运行以来,生产运行班一班在他的带领下,优化装置运行参数,精准控制设备状态,始终让装置处于“安稳长满优”的良性环境,平均日处理量始终在110吨以上,位列生产班组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