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仪器  管材  石油专用  石油钻采      阀门  三一重工  油田   

金崯:锻“金”铸“银”见真章

   日期:2021-09-03     浏览:117    
核心提示:金崯:锻“金”铸“银”见真章

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消息,金崯,人如其名,在提高采收率的战场上“锻造金银”,在实验室的方寸天地里“捡拾金银”。

 

  他平日话语不多,但凭着一股子钻劲、韧劲、狠劲,从石油行业的“小白”逐步成长为实验室“大拿”,先后参与或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收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2项;完善了包括储层参数变化特征、油水渗流规律、水驱驱油机理等方面的六项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系列;多次荣获研究院模范共产党员、科技明星等荣誉称号。

 

  以苦为乐的追梦者

 

  实验室的工作,每天与仪器、岩石、液样、瓶罐打交道,日复一日枯燥单调,一套实验下来,耗时间费体力更拼耐力,以“苦”字形容最是形象贴切,但他却乐在其中。

 

  2010年,他参与股份公司科研项目《松滋油田低渗透厚油层底水油藏开发技术研究》,负责底水油藏流体渗流规律的研究。他深知随着油田开发难度日益增大,对物模实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松滋油田红花套这类低渗透厚层底水油藏物模实验,不仅在江汉是首次,在国内外都鲜有报道,以往常规的实验模型设计及测试技术已无法满足研究的需要。经过深入调研思考和虚心请教,他决定从实现油水动态分布可视化入手进行突破,最初设计了一套玻璃珠填充模型实验方法,但实验效果并不理想,虽经多轮调试,试验都无法获得想要的结果,两个多月的努力就这样打了水漂。在设备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他陷入苦思冥想,常常在实验室一呆就是一整天,周末也变成了工作日。经过他和大家的不懈努力,最终确定采用电极平板模型来实现设计要求。制作模型时,由于要钻孔布置电极和模拟水平井段,在如磨刀石一般的石英砂材质平板上,钻头下去几毫米刀刃就钝了。为减少钻头的损耗,他又琢磨砂轮打磨技术,对钻头进行修复。上钻头、钻孔、下钻头、修刃、再上钻头,反反复复无数次,一点一点将模型所有的孔打好。正值盛夏,操作间空间狭小且没有空调,一整天忙下来汗流浃背不说,胳膊都是酸的。这次辛苦没有白费,他设计的底水模型不仅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并作为项目创新点之一,在参加股份公司项目鉴定时,获得专家的高度评价。

 

  攻坚克难的挑战者

 

  老油田开发生产多年,已面临重重难关,对开发实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技术上的攻关,需要反复调试流程、改进方法,直到获得科学有力的实验结果。

 

  2014年,在开展分公司科研项目《王场油田水驱剩余油富集模式室内实验研究》的室内实验工作中,要针对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富集模式及提高水驱采收率调整技术开展研究。他利用到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调研的机会认真领悟兄弟单位的研究新方法,探索微观可视化驱油系统的操作方法。用于微观研究的光蚀模型需要外单位帮忙制作,价格昂贵不说,审批手段也很麻烦。为了利用好仅有的几块模型,他只能先在流程上做空白实验,一组一组实验进行比对,一个一个数据开展分析,不断调整设备参数,直至各项操作准确无误后才肯把模型放入流程开展研究。由于准备工作充分,不断积累的经验确保了有效完成水驱剩余油的微观分布状态与富集机理研究;同时他还将前期取得的油水动态饱和度测试技术进一步延伸,成功地制作出了层内非均质、层间非均质、一注多采井网模拟、半封闭隔夹层等多种形态的动态剩余油测试物理模型,为研究不同井组和井间剩余油的分布与富集规律以及水动力分隔与优势渗流通道对剩余油的影响奠定了厚实的实验基础。

 

  勇于创新的开拓者

 

  目前江汉油田的水驱开发历程要么是进入中高含水期,要么是低渗难动用,想通过低成本提高采收率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对于这些挑战,需要的是不断创新,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不断突破。

 

  2013年,在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大会战期间,面对新沟、托市等低渗透油藏开发普遍存在无自然产能或低产的现象,他通过开展启动压力梯度测试、气水驱油效率及注入方式评价等方法,积极探索相应的辅助技术手段来进行致密油藏后续能量补充的基础研究。由于常规实验手段对于这类油藏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他扎根于实验室,认真思考实验过程中涌现的新问题,查资料、问专家,改良实验流程,优化实验方案,确保了实验研究的有效开展,为此类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借鉴参考。2017年,为加深对坪北特低渗透油藏深度水驱技术的研究,他克服现有实验流程的局限性,通过不断尝试,自主研发出一套高压自吸排油实验装置,对特低渗储层油水渗吸与驱替作用对采出程度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探索;同时为满足股份公司科研项目的需要,通过与开发所人员不断交流及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结合实验条件建立了地层岩电测试和微观孔隙流体核磁测试新方法,为特低渗储层渗流机理及剩余油评价研究奠定了基础。2021年,他又根据开发重点工作安排,攻关微观蚀刻模型制作的卡脖子技术,将薄片孔隙数据采集、化学蚀刻进行集成,实现微观剩余油定量表征方法自主,为下一步对低渗透油藏脉冲注水机理及技术政策研究做好实验支撑。

 

  经过多年的学习积累和刻苦攻关,金崯已成为水驱、气驱、热采、化学驱多个领域的行家里手。如今,乘着油田大力实施“万千百”战略的东风,他策马扬鞭再奋蹄,充分利用试验新仪器开展新探索,为不同类型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的制定、为提高老油田采收率继续努力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打赏
 
更多>同类企业报道

推荐图文
推荐企业报道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企业邮箱  |  平台规则  |  常见问题  |  供应商入门  |  采购入门  |  在线交易合同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