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消息,1996年参加工作的李明,现任江汉油田江汉能源公司供水车间生产负责人。25年的水网保供工作,他从一名普通的电工成长为车间班长、安全员、生产负责人,曾获得油田“青年岗位能手”、“科技进步三等奖”,能源公司“劳动模范”、“模范共产党员”等荣誉。他参与“漂粉精自动投加装置”获得国家专利,编写的《趸船巡视检查十条步骤》和《药品投加操作法》,帮助员工发现处理各类故障隐患30余处。
率先垂范做表率,不忘初心勇担当
作为能源公司的一名“供水人”,李明深知每一个岗位的重要意义。当清泉流入千家万户,当油城人民欢度节日,当夜已深人已静,当肆虐的洪水袭来,他和同事们仍然坚守在岗位,用实际行动为油城人民提供着优质的供水保障。
2020年7月,汉江洪水来势迅猛,李明清楚得记得,正在家中看着电视新闻,窗外突然间下起了暴雨,他从沙发上一跃而起。
“你怎么了?”妻子惊讶地问。
“这么大的雨不知道泵站会不会进水?”话音刚落,李明已顺手拿起雨伞打开家门,在第一时间赶赴到抗洪一线。
这场洪水来势迅猛,他与抢险队员坚守趸船1个月,及时调整取水船锚链,清除钢缆杂草,不分昼夜的加强巡查,及时消除各类险情20余起。
作为抢险队长,当抢险队员休息时,他又开始分析上游水量和洪峰到达时间,梳理存在的风险和防控措施。30天,他与抢险队员累计收放锚链45次,清除钢缆上杂草、树木80余吨,抢修水泵进草、锚机热过载等各类故障10起,保证油田矿区和周边居民13万人口的正常用水。
后来才知道,这场暴雨为江汉油田20年一遇的强降水。
安全生产记于心,责任使命重于行
自2011年1月走上安全员的岗位后,他一直坚定“宁听群众骂声,不听他人哭声”的理念,在工作中发扬“脑勤、眼勤、嘴勤、手勤、腿勤、铁石心”的“五勤一心”作风,做好车间负责人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参谋助手,倾听、采纳职工对安全工作的建议和呼声,当好安全工作的“排雷兵”。
2011年二级泵站对所有运行水泵、配电装置进行改造,施工进程的顺利和安全关系涉及到全油田用水。虽然在供水工作16年,但是承担整个工程的规划,对他来说还是第一次。
“请车间领导放心,我保证优质完成任务。”在现场,李明的承诺掷地有声。在仔细勘测现场后,他说道:“只有自己参与制定、审核方案,才能杜绝施工中的疏漏”。于是他和施工方、厂家技术人员共同制定了项目施工方案,先后修改方案6次,提出修改建议16项,最后厂家技术人员信服了,“修改方案这么严谨,跟着你做方案我们放心,工程一定会顺利实施”。
正是李明的“五勤”,作风,各项工作按照施工方案得以顺利实施,施工中的一道道难题在严谨的施工方案中迎刃而解,确保了施工项目进展顺利、安全有序。
技术创新打头阵,降本增效促发展
在工作中,李明用技术创新去解决生产难题。漂粉精作为消毒剂,员工反应出厂水余氯难以控制、投加管线经常堵塞等问题,李明先后完成“漂粉精间计量泵出口安装均流器”五小成果、“漂粉精自动投加装置”国家专利,《漂粉精使用规程和标准》的制定,反冲洗装置的设计,解决生产难题。
供水车间是耗能单位,每年耗电量都是刚性支出。他通过实践,摸索出用水规律,采取“以需定压、以压定量”的办法,合理调配泵站水泵运行,匹配不同时段用水需求,实现车间单耗同比下降3%。
他坚持每天检查运行报表,力求及时发现问题。2018年年初,二级泵站4号泵和红旗地区实际供水量不匹配,他与同事通过分析验证,将B型叶轮更换为正型叶轮满足新增用水量,改变5号水泵“大马拉小车”不利局面。改造之后,每年节约电量10万千瓦时。
2020年,他参与制定采用便携式流量计对在线流量计进行比对检测,对输供水管线进行漏损检测,发现渗漏点7处,降低管网漏损率,减少漏损水量40余万吨。
李明还进行数项技术革新,并陆续取得成果:研制钢缆润滑装置、水泵修复技术应用、新型真空泵改进等,其中仅水泵修复技术,一项就节约成本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