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新年第一天,江汉油田坪北经理部采油一区Px3井场焊机轰鸣,施工人员正忙着安装油井伴生气处理装置,发明者正是经理部采油高级技师刘正国。这是经理部大力推广应用他的发明成果的一项举措。刘正国看着他的一项项小改小革成果应用于现场,心里比喝了蜜还甜。近年来,他先后完成技术革新67项,为企业创效50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个人先后获得中石化技术能手、江汉工匠、油田“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0年痴迷技术革新,成为“技术明星”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年前,刘正国从原石化厂转岗到坪北经理部,对采油技术一无所知,典型的采油“门外汉”。上班第二天,他的平台上有一口油井要上作业措施,作业队的师傅叫他帮忙把抽油机停下来,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操作,那个师傅微笑着说了句:“你转岗的吧,得多学些采油技术啊!”刘正国红着脸没好意思说话。那个师傅的笑是善意的,却让他脸上挂不住了,他在心里暗下决心:咱们工人有技术才更有力量,我一定要成为采油高级技师,为企业创造效益证明自己的价值。为了学好岗位本领,他日夜跟着师傅在井场勤学苦练,并自费买来采油工专业书籍10多本,很快就成为了采油技术上的行家里手。
坚守采油平台的日子充实而忙碌,他从中找到了乐趣,更找到努力的方向,攻克生产一线的小难题,减轻工作劳动强度,更为企业创造价值。原油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伴生气,传统的处理方式是采用分气包将伴生气进行冷凝成(液体),然后由采油工接上皮管进行人工排放,由于凝析出来的(液体)堆积在分气包底部,冬天时容易冻堵管线。刘正国经常碰到这个难题,决定自己动手解决好。他专心研究分气包的原理构造后,进行反复摸索调试后,经过100多次的反复试验(历经9年时间,研制了三代),终于研制成功一种新型自动化伴生气处理装置,投入应用后,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极大提高了能源的回收再利用水平。他在扎根一线的20多年里,苦练本领,终于从一个采油门外汉成长为技术专家,为发明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7项发明成果,见证坪北人生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也是一种幸福。刘正国钟情于解决一线生产难题,进行发明创造,收获了累累硕果。近年来,他先后完成技术革新67项,其中7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湖北省第四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10多项被评为江汉油田群众性创新创效成果奖和五小成果奖,为企业创效500多万元,是一线工人学习的榜样。去年4月,他又被评为“江汉工匠”。
为了鼓励全员开展技术创新,坪北经理部专门建成了“刘正国创新工作室”,让更多的员工前来学习交流。去年10月份,当他看到装修一新的创新工作室,内心百感交集,流下了激动的热泪,他说,“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今天,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一步步成长为技术带头人,感谢经理部为我搭建的这个舞台,感谢大家的关心厚爱,我要进行更多的发明创造,感恩回报坪北这个温暖的大家园”。
11位团队成员,打造创新创效 “战斗堡垒”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一个有本领和技术的团队才是最大“动能”。刘正国不仅自己带头进行小发明、小创造,更愿意感恩奉献、言传身教,有“俯首甘当做人梯”的热情赤诚。他健全完善工作室学习交流、技术分享等工作机制,带领团队11人采用“揭榜挂帅攻难关”的方式,收集汇总生产一线技术难题,集中优势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利用向张义铁学习的契机,组织开展与张义铁工作室结对共建,通过座谈交流、课题研讨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工作成效。2021年,刘正国创新工作室10项成果被确立为经理部级职工创新创效成果,将分批投入现场应用。
刘正国“当人梯”的品格和为他人“做嫁衣”的精神,当好青年人的“铺路石”,让更多的人向他树起了大拇指。人生路上每一分付出都会有回报。2021年底,他又被推选为油田“劳动模范”,经理部发出了“远学张义铁,近学刘正国”的号召,让更多的人以他为榜样立足岗位攻坚克难,在人生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梦想,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美丽篇章。(吴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