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晚上9点了,叶峙臣依然在电脑前忙碌着,要提交的铁路专用线报审材料,他准备今晚加班写完……凌晨1点,走在回宿舍的路上,迎着初春夜晚潇潇的冷风,他用力裹紧工服,仰望天空:北极星熠熠闪烁,似乎也闪亮了他心里的那个小目标——三原油库铁路专用线建成投运。
作为一个“85后”,别看叶峙臣个子高高的,皮肤白白的,笑眯眯的样子看着就亲切,但他却是一位入职12年的工作“多面手”,是销售公司三原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指挥部综合协调管理部负责人。曾先后参与过项目建设,干过生产调度,对外协调也是个中好手,经验相当丰富,在同事中有良好的口碑和威望,为我们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什么叫一个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后浪”。
热血奋斗是底色
多年来,终端销售网络不足和库站布局滞后,成为延长石油发展的短板。由于调销、议价能力弱,在整个行业处于“严冬”的大背景下,延长石油的油品销售工作所承受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三原油库作为延长石油提高成品油销售市场话语权的重点项目,提速建设迫在眉睫,而叶峙臣就在此时加入了油库建设者的行列。
“说实话,那时候心里没底。” 叶峙臣笑着说,“跨专业的活不好干。” 不说空话,不唱高调,怀揣着一颗火热的心,他抓着设计图,一头扎进了厂区,每天深入现场,抓安全、抓质量、抓进度,在干中学,学中干。“设计图纸他都翻烂了。”他的同事插了句,“像卯足劲的发条连轴转。”
在施工现场检查工艺管线的配管工作时,在多条管线交汇处,细心的他发现两处工艺流程不通,若出现问题,后期进油过程中将会出现重大的隐患。他第一时间召集技术人员查阅施工图纸,发现施工图纸出了问题。于是,马上联系设计单位召开视频会议进行讨论,结果是因为设计单位在配管图编制中出现了失误。施工单位连夜整改,确保了油库安全进油。
“使命在肩,当时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回忆起和同事们奋斗的日日夜夜,克服了雨季施工等种种困难,追赶着因疫情被迫停工后影响的进度,叶峙臣说:“和一群干实事、能吃苦、不怕累的人为伍,我很自豪。”
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2021年3月,三原油库提前3个月正式转入生产经营,仅用1年半的时间就实现了全部建成投运,创造了国内同规模油库最快施工纪录。
责任担当是本色
2020年9月,三原油库配套的铁路专用线项目进入前期筹备工作。由于人手极为紧张,叶峙臣的工作重心又转向了铁路专用线项目前期沟通协调工作。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项目前期,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似乱麻。叶峙臣加班加点梳理项目各类手续办理情况,明确了各类关系和流程,编制出全年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节点。那段时间,他频繁穿梭于三原、咸阳、西安,有一次需要在省发改委和咸阳市自然资源局办事,担心时间来不及,连夜赶出汇报材料返回西安,回到西安时已经是凌晨3点了。白天跑手续,晚上写材料,连轴转起来几周回不了家是常有的事。
在集团公司与中铁西安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铁路专用线项目采取了由中铁西安局代为管理、代为建设的“代建模式”开展,“‘代建模式’要比常规的模式工期能缩短至少1-2个月,而且能更好的控制总投资。” 叶峙臣说,此种模式在全国可借鉴的实际案例也屈指可数。在接到此项工作后,为保证将公司风险控制在最低,确保工作按计划完成,他多方咨询了解,积极与有关单位沟通对接,保证风险可控。目前,代建工作正在顺利开展,为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的早日建成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标志着延长石油与中铁西安局战略合作正式拉开帷幕。
默默奉献是亮色
工作中,叶峙臣是一位敢于担当的人;在家里,他也是一位有责任心的爸爸。
去年年末,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正在家陪女儿的叶峙臣,深知铁路专用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不被封城影响工作进度,他当即嘱咐妻子女儿做好防疫措施后,连夜返回公司。
“疫情来了,但工作不能停”这是他在在岗值守期间常说的一句话。这次疫情管控,他所管辖的部门人员也全部因管控升级居家办公,只有他一人在岗值守,一方面处理部门上下所有的事情,宿舍、办公室、食堂,成了他的三点一线,另一方面心底对孩子对家庭也有深深的牵挂,可他克服重重困难在单位一待就是60多天。老婆给他打电话,说女儿想他了,叶峙臣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未来的路也许难走,可是再难我也会朝着心中目标坚定的走下去,因为我有我的追求。”叶峙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85后”新时代石油人的风貌。愿这个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后浪”,保持青春奋斗的姿态,书写更美好的青春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