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力争在自己的专业技术领域五年成专家,十年成大师。”2014年,张瑞卿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海洋钻井公司。初入职场,一位恩师对他的教诲始终在他心中铭记。从钻工干起,一步一个脚印,现已成为新胜利八号平台海洋电气副主任师的他,初心不改,继续追寻自己心中的海洋梦。
业务在边学边干中提升
钻井平台的工作繁重且忙碌,张瑞卿总能利用挤出来的时间学习业务理论知识,不断地查资料、做实验、拜师学艺。多年坚持不懈的学习钻研,不知不觉间他已经从刚入职时的“小年轻”成长为技术上的行家里手。
2021年2月,公司准备租赁新胜利二号平台,张瑞卿成为勘验平台现场项目组成员。善于学习钻研的他对这条新平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面对纯英文的完工设备资料,他深知,挑战将会是前所未有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公司走高质高端发展之路,装备升级势在必行,他心里明白这一点,也暗自较劲,再苦再累再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白天转现场,晚上看资料;早上一到船厂,他就早早来到主机舱,等待船厂上班的调试人员,从送控制电开始、开空气瓶闸门、起动柴油机,主配电盘送电,每一步他都仔细观察、细心记录,不放过任何疑难杂症,自己学加上虚心问,他逐渐摸清了平台的众多关键设备,掌握了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参数。针对平台进口设备多,配电盘全是英文铭牌的实际情况,他利用间隙时间,查阅236项电气完工图纸,制作并张贴了平台区域送电大表,方便了值班电工的日常工作。
2022年2月,他被抽调到新胜利八号平台,面对CJ46这种在世界钻井市场上主流的钻井平台,他又开始了全新的学习之旅。
业务在攻坚克难中磨炼
面对钻井施工期间繁多复杂的电气设备保障,他经常奋战在攻坚创效的第一线,来确保各种电气的正常工作。
2018年6月,新胜利五平台第一次和云顶合作,已是晚上九点半,突然,他接到深井泵故障的求援电话。这是平台唯一在用的深井泵,一旦停用,设备就无法得到有效水冷,可能会导致绞车和泥浆泵出现变频器高温停机,平台电力供应也将面临中断的风险。
来不及多想,他就近抓起自动电话,全船广播:“机房,机房,主机抓紧时间倒成风冷,主机抓紧时间倒成风冷。”
放下电话,他第一时间冲上钻台,指导司钻将钻机倒换成使用自动送钻电机进行起钻作业,首先确保井上不停工。同时,他向值班经理汇报当前情况,提出连夜抢装深井泵方案。
征得同意后,他冲在前、干在前,同大班、水手班一起突击,历时10个小时,完成深井泵的组装、就位、电缆捆扎和接线,送电前,他再三检查和测量,确认无误后,一次送电运行正常,平台又恢复了正常生产秩序。
吃一堑、长一智。后来,他对深井泵主船体侧连接电缆移动连接进行了预防性改造,制定了大风浮冰天气下使用海水内循环方案,有效保障了平台设备冷却难题。
业务在革新创造中突破
多岗位的历练,他时刻要求自己掌握理论又不能缺乏实践,统筹全局也不能放过细节。在每一个成功的案例背后都有张瑞卿辛勤努力的汗水,他务实求真,以维护平台利益为目标;努力进取,成为节能降耗“小能手”。
2019年1月,公司成立陆地钻井队,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和模式,张瑞卿没有退缩,转现场、捋线路,小本本上记录了百十根电缆的接法和走向,利用有限的图纸资料,他迅速掌握了交流变频电动钻机的原理和性能,凭借着一股子认真劲和练就的过硬本领,很快就胜任了陆地钻井队电气工程师岗位,而且省去了维保费用,为井队节省不少成本。
此外,他还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先后恢复了司钻房喊话系统,修好了智能甩钻杆装置的无线遥控器等。像这样小维修解决大问题、节省成本的例子,他在陆地队的时候还有很多。
2020年1月,陆地一队完成搬家,井队网电变压器和顶驱变频房变压器不匹配,张瑞卿主动从厂家要来顶驱变频房资料仔细研究,制定出可行技术改造方案,经试验最终满足了现场使用要求,给井队节省了几万元的变压器采购费用。
一路走来,或许没有光辉的事迹,但张瑞卿永葆使命感,因为每一份完美答卷背后都有他浓墨重彩的一笔!纵使前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守初心、站排头,他追逐梦想的那颗初心从未改变。(王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