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利生,江汉油田研究院矿权储量所矿权静态室主任,自2004年成都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储量研究与管理工作。
面对复杂严峻的油气勘探开发形势,他始终秉承敢为人先的锐气和力求精品的科研态度,坚持“学一门专一门”,就像一颗螺丝钉一样,自觉把个人融入储量研究事业中,兢兢业业,做细做实每一次储量研究任务。他在分公司常规油气、页岩气动静态储量研究及上市储量评估等领域均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先后获得“中石化商业发现特等奖”、“中石化上市储量评估先进个人”、“油田先进生产工作者”、“油田勘探系统先进个人”、“研究院科技明星”等荣誉称号。2018年以来,他带领储量团队出色完成油田年度三级储量申报工作、天然气SEC储量工作,多次受到油田及总部领导高度好评。
乐于学善于思
江汉油田油气藏类型复杂,开展储量评价工作时常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新标准、新困难,急需储量人员创新思路和方法,积极寻找破解之道。潘利生刚参加工作就恰逢原国土资源部下达储量套改工作任务,他主动请缨参与该项工作,他勤学好问,综合能力得到快速提高。面对储量套改涉及2000多口井的数据整理及成图,他善于思考、潜心钻研,摒弃以前一口口井核对的旧方法,采用FoxPro软件的命令查询及DGR的批量成图功能,快捷高效开展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八面河、王场油田的储量套改工作。
2013年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拉开新篇章,潘利生负责探明储量研究与申报工作、上市储量自评估工作。当时页岩气是全新领域,且涉及面较广,面对页岩气这种特殊的气藏类型和国内特有的气藏开发方式,如何建立递减模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他刻苦钻研、拓宽思路,查阅大量中外文献,结合国内开发方式与国外页岩气井递减规律,首次建立了国内页岩气特有的递减模型-三段式(第一段稳产期、第二段调和递减期、第三段指数递减期),保障了近几年上市储量评估工作的顺利完成。随着页岩气产建不断推进,近几年评估井数不断增加,工作量越来越大,在2016年-2018年期间负责中石化科技部项目《页岩气储量计算及评价方法研究》中可采储量及上市储量评估方法研究部分,制定了国内第一个页岩气可采储量快速评估方法及流程、北美七大页岩气产区储量类比库等配套技术,有效提升页岩气SEC储量评估效率合理性与效率,解决了页岩气储量评估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并在江汉、华东、西南等分公司进行推广应用,为兄弟单位解燃眉之急。
敏于行贵于勤
当前江汉油田从事储量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稀缺,面对工作量大、标准高、任务急,在活多人少责任重的情况,他做表率、敢担当,当好储量工作“领头雁”和“大管家”。2013年以来涪陵页岩气田探明储量研究与申报工作、上市储量评估工作。储量涉及面广、对口职能部门较多,经常好多汇报在时间上是重叠的,2020年3月的一天页岩气管理部通知上午9:00汇报白马区块新增探明储量申报方案,同时勘探管理部、开发管理部通知上午9:00汇报三级储量升级及动用潜力分类评价,面对这种情况,他勇于担当、分身有术,9:00先去2楼会议室汇报,汇报完10:00又飞奔到4楼会议室汇报。
2021年,江汉油田第一次自主提交白马页岩气探明储量,储量团队差不多算是摸着石头过河,测井数据处理与解释、地震预测、地质研究、产能评价等各路专家精英齐聚为白马储量提交“合力”,一月一次进展汇报,一季度一次集中审查。作为储量提交方面的专家,他仔细研究页岩气储量提交规范,同时结合白马区块的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精雕细琢储量提交方案,终于与白马储量团队一起成功提交页岩气探明储量1048亿方,为建院60年献上了一份“厚礼”。(钟郁兰 刘猛)